走出杨凌看示范 | 水产博士“鲟”富路
“试验站以践行生态文明为工作理念,形成三大工作方向、七项主推技术,成功实现绿色转型,水产品年产稳定在4万吨以上,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20亿元……”
眼前这位衣着朴素,谈吐坦诚,写满敦厚、朴实的脸庞,是一位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水产学博士。如果不是他口中时常蹦出的专业术语以及对水产养殖业的独到见解,你可能以为他就是一位普通养鱼人。
6月12日,走出杨凌看示范新闻采访团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吉红教授向采访团一行分享着试验站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背后的生态养鱼事。
【资料图】
2004年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的吉红,回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事水产经济动物营养学及水产增养殖学研究。2007年1月起,他承担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建设项目。
至此,吉红一直在追着匙吻鲟跑。作为首席专家,从汉江沿线到秦巴山区,众多河流、水库、池塘、稻田等可开发和利用的水面,都留下了吉红和团队成员的足迹。
经过调研,吉红发现养殖匙吻鲟是安康当地发展渔业的理想切入点,这种鱼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种以浮游生物为食,养殖成本低,生长速度快,还能净化水质的优质生态鱼。
于是,他尝试人工繁育,但过程确显得颇为艰辛。
起初,吉红引入了10万尾匙吻鲟鱼苗,全部投入安康市石泉县,眼看鱼苗有了起色,不料一场洪水将所有网箱全部冲毁,几个月的心血付之东流。
随后,他们将实验点搬到了安康瀛湖,选择定点养殖户进行了为期2年多的实验,持续就匙吻鲟人工繁殖环节进行攻关,最终掌据了匙吻鲟的生长规律,形成了技术规范,通过培训、示范,将匙吻鲟的养殖技术大面积推广,为全市渔业新增产值3000余万元,并将匙吻鲟发展为安康生态渔业的一张名片。
科技增效群众坐享生态“鱼”利6月12日下午,安康市汉阴县涧池镇军坝村水产养殖基地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碧绿。
基地负责人陈小松是一名85后返乡创业者,他抓起一把香喷喷的饲料向“桶”中洒去,神情专注。这种直径3—8米不等的圆形桶装置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绿色的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
陈小松展示匙吻鲟
这项技术是试验站于2020年在陕西省率先将农业农村十大主推技术的“集装箱养殖”技术引入安康的成功范本。由此,陈小松还成为了当地区域渔业的领军人物。
“我们主要进行规模化匙吻鲟、鲈鱼等养殖,和传统的养鱼池大不相同,鱼都养在圆形桶里,一个桶就是一个循环系统。”陈小松介绍,与传统鱼塘养鱼相比,这种模式可实现养殖过程零排放。
不仅如此,陈小松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在涧池镇新华村实施“庭院经济”生态养鱼推广,让村民们在房前屋后实行综合立体良性生态农业生产,为本村村民增收开创新门路。
试验站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用科技支撑和引领产业的发展。“科研工作一定要有前瞻性,现阶段最重要任务是在提升鱼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如何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只有这样渔业才能走得更长远。”吉红坦言。
“庭院经济”生态养鱼项目
近年来,试验站先后扶持了多家大学生及返乡青年创办企业及合作社。
在安康恒口镇姐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试验站技术支撑建起了现代农业园区稻鱼共养基地。“通过专家指导和技术培训,稻鱼共养模式一亩收益可实现翻番。”合作社负责人王凤琴说,相比传统的大米,由于是有机富硒,市场价格是传统大米的3倍多。
目前,在试验站示范带动下,合作社已建成稻鱼共养示范田620余亩。
为生态“让路”打造鱼产学研基地针对安康市位于秦巴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扶贫开发任务兼具的情况,试验站建站伊始即确定了“一条鱼,一套技术,一个产业”的工作思路,筛选引进了无需投饵即可养殖的名贵鱼类匙吻鲟作为重点引种对象。
这期间,研发推广的“灯光诱饵技术”“网箱强化培育技术”等匙吻鲟养殖新技术,在北方地区率先突破了匙吻鲟繁殖技术瓶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吉红说,目前试验站在安康市的汉滨区、汉阴县、镇坪县、岚皋县、石泉县等县区,累计年均示范推广面积14万亩,生产水产品2万吨,极大填补了市场“缺口”,特别美国匙吻鲟的引进和推广获得了极大成功,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得养殖户的欢迎。
连片的圆形养鱼池(桶)里,鱼翔浅底,望着眼前的人工养殖的匙吻鲟,吉红心中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下一步,他将紧跟国家生态环境大局,在生态养殖技术、地方优良品种开发以及汉江上游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不断创新,持续开展生态集约化养殖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等的研发推广工作,为安康市乃至全国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稻鱼综合种养从戈壁沙漠到烟雨江南,从西部边陲到华北平原……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农高区,杨凌坚持以科技赋能产业振兴为抓手,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国家队”、科教融合”试验田”、科技创新“领头雁”、农业对外开放“总窗口”作用,深入推进区校融合、协同创新,形成了以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的新机制,培育出的动植物新品种被广泛推广到全国23个省区,累计为旱区培养、输送农业专业人才30余万人,开展杨凌现代农业科技培训60多万人次,培养了1.7万名扎根农业生产一线的“土专家”。创新建立了“大学、产业链企业、农科培训、展会、媒体、科技特派员”六种推广模式,探索形成“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做给农民看;开展科技培训,教会农民干;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帮看农民赚”的科技扶贫和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机制,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项,在全国18个省(区)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50个,2022年示范推广面积1.1亿亩、推广效益达283亿元,为支撑和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杨凌力量”。
记者:耿苏强 李泉林 苏洪照
摄影:王奔
关键词:
为您推荐
-
3月15日,中来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太原市人民政府、古交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与投资协议》,公司拟在山西省古交市投资年产20万吨
22-03-18
-
中新网8月28日电 据健康北京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中康时代康复医院、北京四惠中医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存在工作人员未严格落实定期进
21-08-30
-
中新网兰州8月28日电 (记者 殷春永 冯志军)“刚开始说待三年,但三年之后又三年……”14年前受上级“委派”,在大漠戈壁深处的峡谷
21-08-30
-
中新网上海8月28日电 (张践)阿依古丽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2009年来到上海创业。十余年来,阿依古丽身边的小伙伴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
21-08-30
-
新华社郑州8月28日电(记者翟濯)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28日举办的“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周口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次洪涝灾害共造
21-08-30
-
中新网防城港8月28日电(陈思华 罗婕 李尚珍)8月28日上午,广西防城港火车站增加4条到发线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系广西“十四五”规划
21-08-30
-
河南第一产粮大市近800万亩未受灾秋粮长势喜人 有望以丰补歉 中新网郑州8月28日电 (记者 李贵刚)记者28日从“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
21-08-30
-
今天(8月28日)下午,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郑州市居民小区继续落实查
21-08-30
-
新华社南京8月28日电(记者杨丁淼)江苏省南通市27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作为“
21-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