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 首页 > 行业 > 正文 >

回顾:女子看电视节目,发现嘉宾眼熟,竟是失散二十多年的儿子

来源:科普悟社 时间: 2023-08-08 14:50:33
前言

想要孩子我们可以自己去生,你把一个聋哑孩子捡回来干嘛?”


(资料图片)

面对丈夫的厉声呵斥,26岁的赵丹低着头默不作声,只是面露微笑的看着躺在襁褓中的婴儿,孩子正在安心的睡着,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殊不知,现在怀里的婴儿将在若干年后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舞蹈冠军,那么这个聋哑婴儿是如何走向自己的巅峰之路呢?他的亲生母亲又为何丢弃了这个孩子呢

车站中的弃婴

赵丹是哈尔滨这座城市中的一个普通人,他的丈夫在客运公司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固定的两个车站来回奔波,为了陪丈夫解决这一路奔波的苦闷,赵丹也跟随着丈夫每天出车做着检票的工作。

自从赵丹嫁给丈夫之后,虽说没有过上风花雪月的日子,但总归是安稳的,结婚不久他们就生下了一个女儿,但是因为传统思想的禁锢,丈夫也一直想要一个儿子。

但是因为工作繁忙,两人迟迟没有时间去完成丈夫的这一个小愿望。

直到1995年9月10日,赵丹这天和往常一样要跟随丈夫出车,只是赵丹这天来的有点晚,她正急匆匆的向即将出发的自家客车方向奔去。

这天车站中的人很多,她无意间听到了一声婴儿的哭闹声,随着她的脚步加快,哭闹声越来越大,直到走到一个电话亭旁,她才确定声音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此时的电话亭已经被路人包围,他们一边围观一边碎言碎语的讨论着。

这是谁家的孩子,真是可怜。”

这孩子是不是有什么疾病才被人抛弃了……”

赵丹循声而去,好不容易才挤进了围观的人群中间,只见一个大概七八个月大的瘦小男婴躺在桌子上的襁褓里,哭的几乎快断了气

看守电话亭的老太太看起来很不高兴,当赵丹问道时,老太太才略带愤慨的说道是刚刚一个年轻妇女以去趟厕所为由让她帮忙照看一下孩子,但是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见回来

老太太越说越气愤:“既然她不管,那我也不管了。”

听罢,赵丹把桌子上的孩子抱了起来,试图安慰一下这个可怜的小孩儿,只见这个孩子很是白净,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

随后赵丹无意间看到了孩子的侧身压着一张纸条,她将纸条抽出,上面歪歪扭扭的字体写道:“孩子天生聋哑,因自己离异无力供养,希望有好心人可以收留。”

在纸条的最后还有一串数字,那是孩子的出生日期,赵丹看后很不是滋味,再加上旁边人还在“出谋划策”,赵丹一狠心决定将这个孩子收养,至于丈夫同不同意以后再说。

于是他给丈夫打了一通电话后就直接把孩子带回了家。

到了晚上,回来的丈夫看到赵丹的怀中多了一个孩子感到有些疑惑,询问了一番才得知了真相,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但是既然带回来了,总不能将孩子扔出去吧,所以丈夫心想先让赵丹带一段时间,让赵丹知道一个聋哑孩子有多么的麻烦,说不好等赵丹后悔了再送出去嘛。

但是赵丹可不这么想,他把这个孩子看做和自己的女儿一样重要,她还专门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因为是秋天捡到的,所以起名为“史秋捡”。

几个月下来,赵丹对秋捡的照顾无微不至,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先给秋检吃,这让丈夫都看在了眼里。

终于有一天,丈夫积攒已久的愤怒彻底爆发,对着赵丹就吼道:“要么离婚,要么把他给我送走。”

赵丹思考了片刻,她认为孩子是无辜的,如果因为选择丈夫而丢弃孩子让他死去,那么她将一辈子活在自责之中。

所以赵丹毅然选择了和丈夫离婚,丈夫也没有多说什么,甚至连自己的女儿也不要了,留下了赵丹带着两个孩生活

赵丹为给秋捡治病来回奔波

从赵丹决定把秋捡带大的那一刻起,赵丹就下定决心要治一下秋捡的聋哑病,于是赵丹就给母亲打电话寻求帮助,没想到母亲很是赞成赵丹的举动,拿出积蓄送到了女儿手中

于是赵丹就想方设法的寻求着治病的方法和人,但是在哈尔滨走遍了大街小巷,中医西医都束手无策

几年后,赵丹的朋友偶然间聊了了秋捡的病,并且给赵丹推荐了北京的一家医院,里面有美国专家,可以带孩子去试一下。

于是赵丹在次日就带着两个孩子踏上了去往北京的大巴车,并且到达北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联系了这家医院,这家医院也表明可以带孩子来看看。

但是经过几天的等待,专家下出了一个让赵丹失望的结论,医生的意思也很直白,就是说孩子的听力已经完全丧失,就是最好的助听器也无法帮助他让他听到外界的声音。

赵丹听后虽然很失望但是并不气馁,好不容易来到了北京,她决定就在这边多待几天,让孩子也感受一下首都的红色氛围

因为赵丹的身上也没有多少钱,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去北京的各大景点,只能带两个孩子在北京的各大公园和广场上走一走看一看。

一天晚上他们走在招待所附近的广场上,有很多人走在那里跳着广场舞,音乐能够让人彻底放松,赵丹也是如此,听着音乐声她也加入了这场活动之中

而一旁的秋捡和女儿也很开心,平时内向的秋捡还学着大人扭了起来,赵丹看孩子也如此开心也很是欣慰,就这样这对母子就收拉着手在广场上一直玩到了散场,同时赵丹也下定决心,无论以后的路有多难,她一定会像今天这样牵着秋捡的手一直走下去

在次日赵丹也放弃了给秋捡治病,带着女儿和秋捡回到了哈尔滨,为了维持生计,赵丹就在自家的回迁房内开了一间包子铺,过上了一段平凡的生活。

这天赵丹早早的关了包子铺的门回到家想陪两个孩子玩儿一会儿,但她推门进去看到的一幕让她萌生了一个新想法

此时的秋捡正在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电视中播放的是一档舞蹈节目,没想到天生双耳失聪的秋捡竟然跟着电视中舞者的舞步在跳动着,赵丹在秋捡的身后看完他跳完了全程

秋捡跳完后,赵丹慢步走近了孩子当面赞扬了他一番,秋捡也很开心的向赵丹打着手势说着我想学跳舞,赵丹一下子就愣住了,在回想起北京时广场上发生的事情,赵丹当场就决定要送孩子去学舞蹈

几天后,赵丹带着秋捡就去东方剑桥国际标准舞学校找到了刘鸿博,刘鸿博是一个专业的国际标准舞的舞蹈老师,跟着他学习能让秋捡更快的学习到很多东西。

很快,秋捡就完全融入了所在舞蹈班的学习氛围,据他老师的介绍,秋捡学的很快,也能从他的身上看到异于常人的天分,只是长时间的接触发现他有一个不爱说话的缺点。

赵丹听到后无奈的笑了笑说道,他不是不喜欢说话,而是不会说话,因为他是一个聋哑人

老师听到后先是一惊,但很快就平复了激动的心情,在他看来,这个孩子是个聋哑人还能跟上音乐的节奏,一定是有自己的特殊的方法

在那所学校学习的时间,秋捡进步是最快的,甚至一度成为了班里的模范学生,这就为秋捡走上舞台而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史秋捡的成名之路

史秋捡走上舞台是在2008年开办在哈尔滨的“华侨杯”国际标准舞的公开赛上,当时史秋捡已经学有所成,所以在老师和赵丹的鼓励下,秋捡就报了名。

赵丹也对秋捡很有信心,果不其然,在C组比赛中,秋捡和他的搭档李思文取得了一个傲人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李思文和史秋捡一样是一个聋哑女孩儿,从此,赛场上的这一对聋哑舞伴获得了很大的关注。

但是不幸的是,在两天后举办的D组比赛前,李思文因病不能与秋捡共同奋斗了,即便如此,丧失了舞伴的秋捡也没有放弃,他的老师亦是如此,他们都对秋捡很有信心

在比赛开始前,老师为秋捡找来了一个临时搭档,这个搭档叫刘禹彤,和秋捡年纪相仿,还是秋捡的一个小粉丝,他们加紧训练了一天也算是成功的度过了磨合期。

在正式比赛上,两人通过默契的合作成功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并且捧得了D组的冠军奖杯,从此秋捡开始了自己的成名之路

同年5月,秋捡报名参加《非常6+1》节目,他的事迹感动了全场所有观众,他站在领奖台上熠熠生辉,下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抱住自己的母亲,把一切荣誉都送给了妈妈

失散多年的“儿子”

2017年,史秋捡参加了一档名为《向幸福出发》的电视节目,当他在舞台上表演完节目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当主持人问道他现在最想感谢谁时,史秋捡激动的打着手势。

镜头一转,秋捡和赵丹紧紧的相拥在了一起,而这一幕被节目组通过电视展现给了很多人。

另一边,一名中年妇女停下了手中忙着的家务,她同样看到了电视中的史秋捡,想起了那个清晨她将自己的孩子递给电话亭老太太的画面,她的眼中冒出了泪花。

随即她立马拿起手机拨通了电视节目组的电话:“我是史秋捡的亲生母亲,我想跟我的孩子见一面。”

当消息传到赵丹和史秋捡的耳朵中时,他们陷入了一种矛盾之中,史秋捡很不愿意见自己的生母,因为她在自己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抛弃了他,他从内心中无法原谅

而赵丹却在劝史秋捡见一见她,因为再怎么说是她赋予了秋捡了一个生命,在节目组的安排之下他们见了面,过程中没有什么言语,生母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可能对她来说,见一面已经足够了

结语

史秋捡本是不幸的,还是个孩子就被生母抛弃,好在她遇到了赵丹,在那个年纪获得了该有的母爱,再加上与生俱来的天赋,造就了他熠熠生辉的一生。

赵丹的母爱是伟大的,为了捡来的孩子放弃了婚姻,放弃了丈夫,含辛茹苦把孩子抚养长大,作为养母,她能把史秋捡当做亲生孩子一样看待实在不易。

她也是宽容的,她能够接受让孩子见一见自己的生母,因为她相信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她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了秋捡身上,只要他开心,一切都值得

关键词:

为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