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看:清华大学最新研究揭示——微生物或为影响全球变暖关键因子
【资料图】
【科技前沿】
地球上有多少碳在土壤中?有机碳如何在土壤中形成和长期储存?近日,清华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带领国际团队在生态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开展深度学科交叉,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同化技术揭示了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对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决定性作用。上述成果以“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促进全球土壤碳储存”为题,日前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地球上储存的土壤有机碳量是陆地植被有机碳的四倍,即便很小比例的流失,也可能加速全球变暖。因此,促进土壤固碳有助于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自然解决方案之一。
该团队介绍,传统研究主要关注植物有机碳输入和土壤有机质分解这两类机制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近年来,新的研究强调了微生物过程在土壤有机碳形成和储存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团队以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为变量,整合了微生物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储存的双重控制机制,并探讨了其与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关系。通过将一个描述复杂土壤碳循环的机理模型与5万多条土壤碳观测数据相融合,该团队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与土壤有机碳储量正相关。微生物代谢中对有机合成较高的碳分配比例最终导致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不是流失。
研究发现,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在全球呈现低纬度低值和高纬度高值的格局,反映出微生物生理对温度的适应性——在热带地区,微生物降低了对有机合成的碳分配比例,以适应高温环境中维持代谢所需的更多能量。“团队自主开发的‘过程驱动和数据驱动融合的深度学习建模方法’创造性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过程模型揭示了土壤碳循环过程的空间格局,这对利用过程模型合理模拟土壤碳储存至关重要。”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黄小猛表示。
研究还发现,微生物过程在土壤碳储存中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准确描述微生物碳利用效率的空间格局是准确模拟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空间分布的关键,其重要性是土壤有机质分解和植物碳输入等其他过程的4倍以上。
业内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整合了世界最大的土壤有机碳数据库,并结合先进人工智能和数据同化技术,首次系统评估了各种土壤碳循环过程对全球土壤有机碳储存的相对贡献。研究构建的机理模型、生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融合的新范式也为其他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邓晖)
关键词:
为您推荐
-
3月15日,中来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太原市人民政府、古交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与投资协议》,公司拟在山西省古交市投资年产20万吨
22-03-18
-
中新网8月28日电 据健康北京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中康时代康复医院、北京四惠中医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存在工作人员未严格落实定期进
21-08-30
-
中新网兰州8月28日电 (记者 殷春永 冯志军)“刚开始说待三年,但三年之后又三年……”14年前受上级“委派”,在大漠戈壁深处的峡谷
21-08-30
-
中新网上海8月28日电 (张践)阿依古丽来自新疆阿勒泰地区,2009年来到上海创业。十余年来,阿依古丽身边的小伙伴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
21-08-30
-
新华社郑州8月28日电(记者翟濯)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28日举办的“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周口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次洪涝灾害共造
21-08-30
-
中新网防城港8月28日电(陈思华 罗婕 李尚珍)8月28日上午,广西防城港火车站增加4条到发线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系广西“十四五”规划
21-08-30
-
河南第一产粮大市近800万亩未受灾秋粮长势喜人 有望以丰补歉 中新网郑州8月28日电 (记者 李贵刚)记者28日从“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
21-08-30
-
今天(8月28日)下午,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郑州市居民小区继续落实查
21-08-30
-
新华社南京8月28日电(记者杨丁淼)江苏省南通市27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作为“
21-08-30
